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

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於90年10月8日正式動土,歷時3年又8個月完工,94年8月4日正式對外營運,緊鄰北二高三鶯交流道,鄰近鶯歌火車站僅2公里,便捷的公路及鐵路運輸方便遊客蒞園遊玩。99年12月25日臺北縣改制升格為新北市,原「臺北縣客家文化園區」亦更名為「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」。園區佔地面積約4.5公傾,基地面積8018㎡;興建經費2億8千萬元,樓層數為地上3層,地下1層,總樓地板面積10,870㎡。館舍取客家傳統建築裡,最具代表性的土樓型式及禾埕、水圳、望樓、通廊等元素,其中,土樓建築更透過雕窗花的形式,將客家晴耕雨讀的價值觀與伯公信仰的敬天美德意象融入其中,建構客家文化內涵。整體設計結合現代建築空間機能,於方圓、高低、曲直之中,隱然化約成新北都會客家歷史記憶與族群文化場域的精神堡壘。

「精緻、細膩、深層」

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經營內容多樣,包括歷史、文化及語言,且著重教育與推廣功能之目標,透過精緻的傳統客家文物蒐集、保存、展示,細膩的融合傳統文化與現代創意思維,使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具備觀光、教育與休閒的功能,深層感受客家文化之美,達成發揚客家與推廣文化旅遊的目的。

彩虹樓梯
風箏

「闔家親子、共遊園地」

近年來,園區舉辦多項適合親子與青年參與活動,過程中接觸並認識客家,一方面有益身、心、靈健康,更提升客家文化的能見度,進而形成闔家共遊的園地。活動可分為園區外部活動及園區內部活動;內部活動有DIY體驗、假日戲棚、禾埕童玩;外部活動有街舞活動、爬山健行活動、靚衫設計大賞、全國客謠劇競賽。

「多元融合、異業結盟」

為展現三峽在地多元的人文與觀光資源,結合三峽在地的國中小學、臺北大學、里辨公處所、客屬社團、飯店與觀光工廠,以異業結盟的方式帶動地方文化發展及促進人文素養,共同打造優質的客家文化館舍。每次的活動都是創意發想與文化力量的結合,三峽的山水美景、古樸的老街及園區的客家風味,將健康的休閒活動融合DIY客家手工藝,期以發展具人文氣息與客家文化、關懷弱勢的文化產業。園區集合地方社區與民間創意,除了發揚新北客家文化外,也本著與三峽在地產業共同參與的精神,以及對文化服務的深度體驗出發,行銷各式客家推廣活動,提供民眾良好的健康休閒活動,永續經營的目標走下去。

演藝廳門口
木棧道

「主動出擊、行出去、走進來」

園區的目標不僅僅是被動的等候遊客的大駕光臨,更要走出園區,主動出擊,利用每次可以接觸民眾的機會,努力發放文宣,積極宣傳客家事務局近期活動,在本府其他局、處、室及機關學校舉辦的各式活動中行銷客家,使民眾得以認識、體驗並感受新北客家文化的創新與活力。